教学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昆山市兵希中学 叶 梓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近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提升。具体思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一、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软硬条件准备
  07年,我校搬迁至新校址,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每班教室配备电脑、实物投影,另建有4个多媒体教室,每位教师配备有电脑。同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经常的、长期的对教师电脑运用技术进行培训,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普遍掌握了较高的电脑应用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师生互动型探究课程已成为可能,也成为我们在新的课改形势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互动、存在探究,但由于无法获得形象的、直观的教育,这种探究往往受到许多局限,最终,大多还是以教师的主动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告终。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型探究课程,是指在我们现有条件的条件基础上,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人机间互动和师生间互动的协调。这一活动它涵盖如何培养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包含的丰富信息源的学习手段;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现代教学目标,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功能,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形成了大量的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这样,需要我们的老师根据学生、课程等实际情况,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不是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而是将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整理归纳,取长补短,加以整合,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在线讨论”、“学生博客”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
  2、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在网络教室的信息化媒体教学中,我们完全可能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及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主探索、相互探究、相互讨论。
  例如初中政治中有“三思而后行”一课,若仅使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枯燥的、笼统的、无说服力的,学生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时,我们老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化的、加入切合实际的课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网络教室中查阅一些没有做到“三思而后行”引起的严重后果,查阅“三思而后行”的正确性等相关资料,同时让学生使用我们身边、班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例子填充,完善我们的课件,进行自我探索。这样形成的知识才是丰富的、有深刻记忆的。
  3、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单边”为“双边”。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情境学习,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背景”,让学生能在此“背景”的熏陶下进行感受,进行学习。
  如语文、历史、生物课等教学中,可通过展示一些案例和看一些有关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一些充满该课程氛围的情境中来,让学生能在这样的情境氛围的感染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形成的哺乳动物的分类和构造、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败落的过程、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等知识是直观的、亲临其境的,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环境中。
  情境学习强调的是从感性进而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因此,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了信息技术,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如背景音乐、录像或是文字资料等等。教师就能根据学生需要的情境进行创设,最终创造出有利于并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情境来。
  4、加强学校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的开设。
  为促进师生“教”和“学”习惯的转变和在课堂学习中探究意识、操作意识的养成,开设对外展示课、公开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活动,通过内外因推动作用,使老师逐步养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长期,变偶尔为经常,使我们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充分互动进行教育为一种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我们的老师也大大增强了自身业务的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以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实验,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主动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开放性原则: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教学互动型重在教学开放性,只有在教学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社会延伸。
  3、整合性原则: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探究性原则:探究性,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的核心所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5、灵活应用原则:要根据不同场地,灵活机动使用媒体。网络教室:导学课件——创设情景——随机进入——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教学反馈。非网络教室:目标出示——课前上机——互动交流——归纳总结——教学反馈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应本着对学生有利、对教学有利的原则,是为我们的学生、为我们的教学的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有效手段;是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良好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不同身份、角色参与活动,由此引发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径。
  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利而无害的新教学手段,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教学发展的发展趋势,经过我们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把这种教学手段贯穿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endtime=timer() %>
昆山兵希中学 信息技术专题网站